返回 世界游网首页 | 旅游达人 |

个人档案


女 / --

“沙漠玫瑰”突尼斯之旅

2011-01-05 16:00 | 浏览(48)


地中海篇——风从苏斯来
  
苏斯小镇只有两种颜色:蓝和白,一座座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而所有的院门、窗户和楼梯扶手全部漆成天蓝色,那蓝色,与头顶上天空的颜色没有两样,清澈,明净,山下便是同样湛蓝的地中海,浑然一体。至于为什么青睐蓝白两色,因为在突尼斯人眼中,蓝色象征着和平、安定。 

  看着每家窗外点缀着的鲜艳花儿,沿着泛有青绿色光泽的石板路逶迤前行,不知不觉走到了Café Sidi Chabaane,同伴惊呼:这就是明信片上的房子。海边山崖上的这座露天咖啡厅果然看着眼熟,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俯视着脚下的港口,碧水环绕的沙滩,我们决定就在这里喝茶了,下了台阶,找了个倚栏而望的座位,蓝色的阳伞,白色的桌子,蓝围栏,白墙体;抬头,云朵漂浮于晴蓝天空,低头,码头整齐的游艇,偶尔一条帆船在海面上缓缓而行,以为在画中,就当在画里好了。 

  小镇上的居民十分友善,看到我举起相机大都友好地展露出甜美的笑容。现在因为游客众多,很多人家干脆把临街的房子改成了店铺,不过更多的看起来是有钱人家的宅邸,突尼斯总统也把家安在此处,毕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随便探头一望,便能看见湛蓝柔情的地中海,风景绝好。

文化遗产篇——鲜花下的废墟杜加古城
  
突尼斯城不远的杜加古城,那些石头一粒粒破碎下来,曾经蔚为壮观的古罗马剧场暴露在阳光和风雨中,坍塌的残垣上高低不平的砖块结构从粗糙、剥落的灰泥表面下挤了出来,然而我却被墙角处蔓延开去的常春藤点缀着的野菊花,紫罗兰花吸引,那些壮实的野花向着天空怒放,灿烂,顽强,站在鲜花丛中,从来没有一个废墟遗址像现在这样打动我…… 

  在北非所有的古罗马遗址中,杜加遗址因其良好的保存状态而闻名,尤其是建于公元二世纪矗立在建筑群中心的这座朱比特神殿,更是那个辉煌时代的见证。神殿的科斯林式圆柱精美而华丽,上方的老鹰据说是国王的象征,而神殿深处的神龛里曾供奉着一座六米多高的朱比特神像。旁边的广场地面则刻着象征着不同季风的图画,感慨地中海的海风也吹拂了几千年了。 

  走在废墟当中,脚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簇一簇,争相怒放,想必这里的土壤一定十分肥沃,风中摇摆的花朵同已成为历史的残垣废墟形成鲜明的比对。虽然古迹很震撼,但如果镜头中没有了那些生气勃勃的野花,也只能是沉睡的古城。当我流连在花丛中,尽可能地将鲜花与遗址一同纳入镜头时,突然闯入了一只肥硕的黑绵羊,这才发现,我们不是这里唯一的客人,一位当地的牧羊人正赶着羊群向我们走来,这些羊儿大摇大摆地吃着草,时不时走到废墟上面,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会不会有些珍贵的文物比如镶嵌画什么的,被羊儿从地里刨出来呢?也许它们才是北非古代遗址最雄辩的见证者吧。

  问一个刚从突尼斯回来的朋友,那个国家是什么样?他说:“你到过西班牙和埃及,突尼斯就是二者的结合。”是吗,我努力回忆着这两个国家给我的印象,地中海温暖的阳光,几千年的文明古迹,罗马人的废墟遗迹,摩尔人的清真寺,碧海黄沙…… 我似乎已经嗅到了来自沙漠玫瑰的一缕芬芳。

撒哈拉篇——大漠深处蓝袍人
  
“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和戈壁上,突然沙平线上出现了几个蓝色的小点,越来越近,一些包裹着蓝色头巾,身穿蓝色长袍的人如同幽灵般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当导游Issam描述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处的原住民——柏柏尔人时,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复杂的历史,简单的生活,这就是我眼中现今的柏柏尔人,尤其走进马特马塔的柏柏尔人村落,他们的家园还呈现出一幅非常原始的景象:黄色的山坡,到处可见一些凹陷之地,里面是柏柏尔人开凿的“窑洞”,在岩石山脊中间,梯田和海枣树顽强地生存着。如今大多数柏柏尔人已经定居下来,有些部落冬天在低地耕种,种植小麦、大麦、水果、蔬菜等,夏天在山区草原牧羊,常年游牧的人很少了,而制陶、编织等大部分家庭工业还是由女人们来做。 

  在宰赫尔山的北面,是电影《星战大战》第一部的拍摄地马特马塔。这部电影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也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也跟着名声鹊起。柏柏尔人从没有想到他们是这样和世界成功“接轨”的吧,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几千年的柏柏尔人来说,也许外面的那个世界才是真正的“外星球”。

转自:http://mhly.hw01.com/a/0907/16/531399.htm

类别:转载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转载() | 浏览(48)
 
Copyright © 1998-2009 Lvyou16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摘登或结集出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6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