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界游网首页 | 旅游达人 |

个人档案


女 / --

阿曼尼兹瓦记行

2011-01-14 15:55 | 浏览(39)

阿曼游记
  尼兹瓦(Nizwa),乃是阿曼苏丹国的古城,内阿曼(0MAN)地区的首府,在马斯喀特(Mas cat)以西约l30公里的地方,即绿山(Jebel at Akildar)西南麓的草原上,海拔为580米。

 

  尼兹瓦,约当公元8世纪至I 6世纪时,曾是阿曼戈兰迪王朝(Ghuolallddis)第一教长国和第二教长国的首府。10世纪初,阿曼亚里巴王朝(Alib0s),一度定都于此。建有阿拉伯(ArabA)半岛上最大的圆城堡。城堡花十二年时间建成,高为24.5米,直径3 6.6米,有七道大门,以地下室为监狱,城内有供水系统,是用来抵抗葡萄牙人(PortugalS)入侵的防御措施。后在公元l9l3年至l9 5 5年期间,于此建立过“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展开了与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斗争。并于l955年并入以马斯喀特为首都的“阿曼苏丹国一”(Sult anate of Oman),属在阿曼九个地区之一的“内地”,尼兹瓦即其首府。

 

  尼兹瓦周围的土地比较肥沃,而且多有泉源。阿曼最大的“法拉吉”(Faraj/地下水渠)从绿山蜿蜒而下流经几十公里。通过暗渠,流向尼兹瓦,而后分渠纵横交错,为农副业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因是尼兹瓦有茂密的椰枣林、蔬菜地,以及农田和果园。同时,尼兹瓦还是阿曼人口较多的城市,并有一个发达的传统金银器的制造业,所产的腰刀、咖啡壶和各种金银饰品,享有盛誉。

 

  尼兹瓦,是我向往已久的阿曼名城,我终于公元l990年l2月15日如愿以偿,由哈利法(M.Khalifa Khanlis)和哈买德(Salemd)陪同,乘专车沿着哈勒芬(Halafaim)与萨马尔(Samalt)山谷形成的西哈贾尔山脉(Hajarllal Gharbi)的山口要道,访问了萨马伊勒(Samal ),尼兹瓦(Nizwa)和杰别林(Jabrin)等地,不仅一睹阿曼名城的风采,而且出乎意料地会到了华夏同胞,整个旅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令人兴奋不已。

 

阿曼游记
访问萨玛伊勒(Samail)

  是日的上午9时(即北京时间下午2时),由哈买德驾着一辆黑色皇冠牌骄车来接,稍等即上路,先是西行,在不到塞埃(Seeb)的地方,转向西南,进入西哈贾尔山口,山与山之间,是一片戈壁平原,山上犹如水洗过的一般,石筋显露。山间公路,皆浇柏油,平坦而空旷。离山口不远,公路两旁,椰枣成林,好似一带绿色屏障,车头一转,拐向树道,终于见到法拉吉(Faraj),碧清的泉水,沿着工人渠道哗哗地流着,村屋多为土筑,但不乏现代风采。

 

  在这苏马尔(Sumail)山沟里的集市上,特别令人惊讶的是,竟然开有一家日本丰田汽车的销售店!由此可见,日本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市场之广,利益之深,可以说是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难怪日本0要在海湾战争中,投入l1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其目的在于保护在海湾的既得利益而已。

 

  东行到萨玛伊勒(Samail),已是上午10时了,来到一家座落在旷野上的织布厂,谁知竟是由中国0援建的“萨玛伊勒织布厂”。有一个由三位技术人员组成的中国专家组,长期驻在此厂办公,主要负责阿曼工人的技术指导与设备的维修。这家织布厂,生产阿拉伯式的头巾和裙裤之类的民族传统纺织品。阿曼致力于保存多姿多采的文化遗产的目的,用阿曼苏丹国新闻部的话来说:“就是确保阿曼的古老工艺继续流传,不受现代化发展(的)威胁。”

 

  这家织布厂,属在阿曼苏丹国民族遗产与文化部(Su1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NatiOall Heritage & CcItur e),由民族遗产与文化的一位处长助理恰利德(Khaltid)主管。我一到萨玛伊勒织布厂,陪同我前来的-哈利法(Khalifa),首先引导我会见的,即是这位处长助理。这位处长助理,约三十外岁,一脸络腮胡须,头缠红黄两色交织的头巾,身着一领白色长袍,脚穿一拖鞋,为人寡言少语,但也态度谦和。由于他不懂汉语,我不懂阿拉伯语,即将驻厂的中国专家请来会面,这下才算解了围。

 

  驻萨玛伊勒织布厂的中国专家,来自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色染厂,一位是张仁荣,另两位是蒋卫平和卞志南。在异国他乡,与同胞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他们拉着我到他们的小天地一一厨房兼餐厅里相聚。由于我在阿曼,很少见到中国人;他们在萨玛伊勒,难以会到自己的同胞,而且是来同一个江苏省的,这怎不令人分外高兴呢?我已记不得和他们说了些什么?也已记不得他们对我说了些什么?总而方言之,他们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留我共进了一顿午餐,阿曼的牛肉和鸡肉,中国的烹调和吃法,但他们并没有和阿曼朋友事故一番,而只是我们四个中国人在一起吃啊说啊。饭后,在办公室门外,拍了一张合影照片。随后由处长助理响导,参观了织布厂的车间。在车间里,与阿拉伯朋友在一起,拍了几张彩色照片留念。车间里的工人,一式是阿曼的男人,也一式缠头巾,穿着白色长袍,拖着凉鞋,绝没有中国纺织车间里,那一种清一色娘子军的景像。

 

  阿曼建立这样一家专门生产传统服饰的工厂,不仅仅是出于“确保民族古老工艺的继续流”,更为重要的一点,即是保护民族的特性和政治的时尚不受侵犯。试以“头巾”为例,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题为《头巾的历史》文章中说: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Arabs)设计出中东地区的第一块头巾, 用它来抵御恶劣的沙漠气候。如今,头巾已成为男性,成熟和民族主义的象征,成为旗帜、面罩和盾牌的代用物,成为一种政治或时尚宣言。

 

阿曼游记
  阿拉伯头巾问世时,只有米色和白色两种,但如今的头巾,却五彩缤纷、异彩纷呈。甚至绿色和紫色的头巾,也时有所见。

 

  头巾并不仅仅是一种服饰,它还具有政治、文化意义。中年以上的巴勒斯坦人(Palestines),出于地位和荣誉的考虑,而披上头巾。夏季为了抵御酷热的侵袭,他们选择白色头巾。天气变冷后,他们则看好用红线或黑线织制的颜色较深的头巾。

 

  贝都因人(Badouins)家的男孩,通常在十五岁时,从父亲那里得到头巾。一位七十七岁高龄的贝杜因老人说:“我感到,头巾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它标志着我已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了。”他接着又说:“ 如果有人胆敢从我这里把它夺走,我就和他拼命。它是我的荣誉。”

 

  从以上的摘录里,就不难看到阿曼政席开办萨玛伊勒织布厂的目的,以及中国0援助阿曼建设这家的工艺厂的意义所在了。

 

  虽然我在这里写了长长的一段文字,但我留在萨玛依勒的时间,是相当短促的。在参观了织布车间以后,紧接着看了一下三位援外专家的宿舍,并在厂门前合影留念。他们还在匆忙中,没有忘记一些细微,但情义深重的表示,把他们从树上摘下的椰枣,与他们仅有的阿曼硬币赠送给我,让我回国之后,能与亲戚朋友分享这温馨的同胞情谊。

类别:转载 |编辑 | 删除 | 评论(0) | 转载() | 浏览(39)
 
Copyright © 1998-2009 Lvyou168.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摘登或结集出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6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