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印象:富饶的国家、古老的市场
2011-01-14 16:01 | 浏览(29)
阿曼因为盛产石油而成为富饶的国家,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却十分缺乏,基本上依赖进口。在大型的购物中心里,世界名牌应有尽有。但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交易、买卖方式。在内陆城市尼兹瓦,我们赶上了当地的周末大市场,就像中国的赶集一样。身穿长袍的阿曼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进行各种交易。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牛羊市场,人们把牛、羊拉到那里,然后围成一个大圆圈,开始买卖。整个牛羊市场上,叫卖声此起彼伏,牛羊穿梭往来,好不热闹。
工艺品市场上更是琳琅满目,绝大部分是中东邻国的银首饰、木雕和陶器,真正出自阿曼本国的只有弯刀。传统的阿曼弯刀也叫汗贾尔,已经从最早的武器演变成了装饰品。弯刀可以显示佩戴者的身份。刀鞘上有一个接近直角的弯,还有一条华丽的佩带,款式极其丰富,其中最豪华的标志是七银环,那是国王佩戴的。
其他的工艺品有来自中国、印度等不同国家。不知是物以稀为贵,还是阿曼人的手里太有钱了,反正市场上的东西都比较贵。不过,这里和国内一样,任何东西都可以砍价。大小店铺的老板都比较和善,也能用英语讨价还价,购物的同时,还能增加一种不同的生活体验。
在海滨城市苏哈尔,我们还赶了一回渔市。渔民们把刚从海里捕来的鱼摆在岸边,有的还没来得及从船里运出来,就已经被买者围了起来,有的人甚至还站在水里就开始谈起了价钱。成交之后,马上装上早已准备好的冷藏车运到市场上去卖。渔市上真是一派繁忙景象。船还没有返航,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早早就在沙滩上等候。渔船一来,蜂拥而上,有的忙着往岸上抬鱼,有的相互说着价钱,还有打着手机联系业务的呢!沙滩上摆放着一排排硕大的金枪鱼,几十斤重的鱼每条只有十几个美元。我们本以为这些鱼要在深海里才能捕到,但渔民们说,这附近的海里有的是。
翻天覆地的生活
30年前,阿曼非常落后:全国的柏油马路只有16公里长,电力供应只够首都马斯喀特500多人使用,一座医院只有12张病床,全国的学校满打满算只有3所。从马斯喀特到200公里远的苏哈尔,坐船的速度还要快过陆地交通!
曾留学英国、接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现任国王苏丹卡布斯当政后,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他开放国门,实施各种振兴经济计划,让全世界来认识阿曼,并以此推动和发展旅游业。与此同时,大力开采地下石油。所有这些,帮助阿曼的经济迅速起飞。30年后的今天,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开放政策,阿曼发展成为世界上中等富裕的国家。
现在,阿曼人的人均GDP约一万美元。全国公民享受公费医疗,儿童享受免费教育。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很多家庭甚至人手一辆。也许是气候炎热的缘故,阿曼人出行都爱开车。因此,街道上很少能见到行人,更不用说见到阿曼妇女了。即使在宾馆和学校里看到的妇女也大都头裹围巾、身着黑袍。不过,相对其他阿拉伯海湾国家的妇女,阿曼女性还是要开放得多。在日常生活里,穿着色彩十分艳丽,城市里几乎没有蒙面纱的。在繁华的商业区,能看到不少成双成对的情侣逛商店。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走上工作岗位,投身社会活动,张扬个性和自我解放意识也日益增强。与我们接触的不论是女学生、博物馆女解说员,还是妇女委员会的志愿者,个个都能说会道,也有自己的理想追求。
乳香之邦
闻香识女人,这在阿曼似乎是行不通的。因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这就是阿曼著名的香料——乳香。但是,要特别说明的是,乳香并不是女人的专利。香料对于阿曼男人来说,就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阿曼的男装——白色长袍与其他阿拉伯人的显著区别就是领口处垂下一条长15厘米的缨穗,那是专门用来蘸香水的。因此,在阿曼,随处可见装璜精致的香水专卖店,不光香水好,装香水的瓶子也形态各异,格外精美。
世界上最优质的乳香就出产在阿曼的佐法尔省,称为“银香”。据说,“银香”是从一种其貌不扬的树上刮下来的,每年的4至6月,是收获的季节,一株树每年可刮下10——20公斤的乳香。
佐法尔人很早就用乳香净化饮用水。乳香还可入药。当地人还喜欢把乳香当口香糖放在嘴里咀嚼,神清气爽。历史上的乳香价格等同黄金,是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乳香贸易一直是阿曼的经济支柱。因此,阿曼也享有“乳香之邦”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