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小时 车轮上的也门
2011-03-28 13:59 | 浏览(120) 在也门的首都萨那听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传说中的先知诺亚乘坐方舟逃避洪水后,在阿邦山和纳卡木山之间的这块盆地上建起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就是萨那。萨那平均海拔2200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地之城,不管它是谁建成的,有一点毫无疑问,就是这里是当地先人的最早定居点。
步入萨那老城,就如走进了一座童话里的城堡,狭窄而热闹的街道像蛛网一样交织着。抬眼望去,一座座耸立云霄的中世纪风格的清真高塔映入眼帘,塔下面是一幢幢石头房子。石料在这里被看作是财富的象征,盖的层数越多代表主人的身份就越高贵,因而有些住宅甚至如四川丹巴碉楼一样高达九层。而建筑中最抢眼的部分要数千奇百怪的窗户,窗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多为月牙式半圆拱形,色彩明艳的玻璃被切割成环形、花瓣形、树叶形镶嵌在石膏窗框上,当阳光射过窗棂时,房间里流光溢彩。
由于当地大巴通常都不让外国人乘坐,搭车也是难上加难。于是与几个刚结识的朋友一商量,干脆包了辆丰田陆地巡洋舰。大家先在萨那老城开一圈儿熟悉车况,才知道这里不受交通管制。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都是左冲右突、见缝插针,喇叭声不绝于耳。还未出城,先考验了一下自己的应变能力。直到入夜,感官似乎还被那些异域的色彩、热情的叫卖声和各种香料的混合味道充斥着,在一种似乎踏入了《一千零一夜》幻境的奇妙感觉里沉沉睡去。
萨那—希巴姆(650公里)
第二天早晨,真正的自驾旅程开始了。看看地图其实就明白了,对于也门这样一块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高地,被漫漫黄沙覆盖,被阵阵热浪包裹的大地,每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城都如星宿一样散落在各个绿洲之上,徜徉其间的最好方式就是自驾车。
萨那到荷台达的公路是中国援助也门修建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40公里,大小弯道有900多个,直线距离不过150公里,但全线建在连绵起伏的山岭里,小车行驶约4小时,大型货车就要6~7小时了,沿途地势险峻,宛如一条巨龙,穿过云雾缥缈的3000米高的云海之间。也门人称它为“友谊之路”。当然,先练好两脚离合下坡抢挡技术,在也门常有的几十公里长坡里特别有用;还有防止刹车片过热而失效,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操作一定要协调,否则就容易出现溜车。
古城希巴姆位于首都萨那以东约650 公里,矗立在哈德拉毛省鲁布哈利沙漠南部边缘的繁忙商旅通道上,它像一片海市蜃楼般在荒漠中拔地而起, 雷同的土坯泥砖楼高达30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80年代将其划为文化遗产时评价:它是‘沙漠中的曼哈坦鸡尾酒’”。出发前,资料上毫不客气地写道,“去也门如果没去希巴姆古城就等于到中国没爬长城;就像写欧洲史也决不能缺了古罗马一页!”要想看清“沙漠中的曼哈坦鸡尾酒’,就要爬古城对面的山,车是开不上去的。从山上俯瞰,简练的外观,仿如超人以神力之功将曼哈顿的摩天楼群植入荒原的错觉,让人目瞪口呆——所有来这里的人都会感到深深的震撼。我能想象出阿拉伯祖先们像我们的前人在西域踩踏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样在这死亡之海踩踏出的是“乳香古道”。
希巴姆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它扛住了一千多年的大漠风沙和岁月蚕食,现在仍然有五千多居民生活在这个奇幻之城内。狭窄封闭的房屋高五至八层,房屋的木门和木窗装饰有部分是来自12世纪的遗存,这里的“高层建筑”是传统家族制度的产物,家族分家后一般不搬出家门,而是在原来的房屋顶上加层扩建,层层叠叠地刺向天空,逐渐形成了如“百尺危楼”的高层建筑。高楼底部的一、二层饲养牲畜、贮藏粮食,因而大多没有窗户,三层以上供人居住。想在古城里开车是不可能的,太狭窄了,只能漫步城中仰望着这些古代的土黄高楼,端详着古怪的雕花门窗,耳边回响着古兰经的吟唱,坠入了中世纪的时光隧道。
DAY1
路况:从萨那到希巴姆的路多是盘山公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能在这个路段自驾车一定要有几年山路经验的司机才可以,否则会手忙脚乱,甚至有危险。另外去希巴姆一定要早起出发,不能开夜车。原因有二:一是可能会遇到恐怖分子,二是在山里一旦出了交通事故很难得到救援。中间可以在Mareb加油,除了希巴姆以外还有两个古城,从希巴姆到赛文20公里,再有27公里到塔里姆,路况都非常好。
住宿:希巴姆古城大门东侧有一家酒店,Al Ahgaf Hotel,20美元/天,很有味道,值得一住。
美食:在也门境内基本上没有什么特色的美食,只能在酒店里点些简单的西餐。
希巴姆—WADI—木卡拉—比尔阿利(480公里)
从希巴姆往南,20多公里的土路和30公里的沙路,使旅程也变得艰难起来。我小心翼翼地匀速爬行着,既不敢停车,也不敢加大油门——万一陷入沙窟,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到150公里左右就是如隘口一般的WADI DOUN,沿途必经过“HAWFAH”峡谷,峡谷里有一条河,每年七八两月的雨季还有点儿水,不过河水也只能勉强向南流到阿拉伯海,其余的大部分日子,小河才出“HAWFAH”山口便被炎热的沙漠无情吞噬了。
车行峡谷中仰头望天,天空窄长如带,虽然才150公里路,我们却开了整整一天,只好在峡谷中“打尖投宿”了。想不到,虽然是荒山野岭,这里却居然有一位石油富豪投资兴建的孤零零的“龙门客栈”——Haid al jazel别墅酒店。更想不到的是,每栋别墅一晚才39美元,还包含早餐,真是在山沟里捡到了宝。舒舒服服地睡了一晚,第二天便精神抖擞地去看峡谷里那座高悬于河谷之上的奇幻古城。古城没有什么特色之处,只是地处危崖,成了许多好莱坞冒险大片的首选外景地。
本来以为离开“HAWFAH”峡谷可以一天直驱海边小城比尔阿利,没想到也只开了195公里,到了另外一个海边城市木卡拉。这倒不是因为路况差,而是遇到了狂风,风吹沙起,最后眼中的路只剩下保险杠前一米。只好一路前倾身体,几乎把额头都贴在挡风玻璃上,只恨目光不能弯曲到底盘以下了。就这样,实实在在体会了一下蜗牛的速度。一路都挂着低挡,而且紧张地左转右摇方向盘,躲避可能暗藏在路上的砂石。要是没有点儿手劲儿,这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在木卡拉又休整了一晚,第二天终于来到了比尔阿利。比尔阿利是阿拉伯海边的一个小城。海边既热且黏的风把我吹得一步也不想动,等夕阳西下了才直奔海边鱼市,饱餐了一顿烤鱼和阿拉伯大饼。拿了瓶无醇啤酒,一边慢慢啜饮一边在海边散步,这里海边的度假村还真是让人难忘,可以说是用泥土搭建的“别墅”,没窗没门没床,没有食品和饮水供应,想吃饭更是天方夜谭。不管怎么简陋,黄昏下的阿拉伯海还是美丽的。退潮后的沙滩上有许多小生物在忙碌着,我灌下一大口冰凉的啤酒,慢慢欣赏着那原始的海边黄昏。
DAY2-4
路况:从希巴姆到WADI虽然大部分是土路,但还算平坦,但从WADI到木卡拉却是重度的烂路加碎石路,路面凹凸起伏巨大而且碎石较多,很容易对汽车的悬挂和底盘造成严重的伤害,一定要注意行车安全。路上只有一家加油站,Rass Hwaira gas station,一定要在那里加满油。沿着阿拉伯海边公路向西南车行4小时到达BIR ALI。它是个海边小镇。
住宿:需要在HAWFAH大峡谷里住一宿,只有一家别墅酒店Haid al jazel,39美元/天,是一位也门石油富豪投资的,孤零零地建在海拔1800米的峡谷边,风景奇美。到木卡拉可以住在Kournishe酒店,房间条件一般,有冷气,但不提供被子,15美元/天。到比尔阿利只能在海边露营。
美食:到木卡拉之前只有一家跟麦当劳差不多的小餐厅,有西式快餐和无醇啤酒供应。比尔阿利的海边鱼市可以吃到新烤的海鱼。把像馕一样的阿拉伯大饼撕开来裹上鱼肉,在一种叫“霍么斯”的小料里蘸着吃,味道不错。
比尔阿利—亚丁—塔伊兹(830公里)
从比尔阿利到亚丁,车一直在大海与高原之间的狭窄的沙地上奔驰着,在SHUQRA 拐了个90度的弯后,开始如蚁爬行,几乎50度的山路把车内的人心都快给揪了出来,同伴双手死死地抓紧了椅背,我的汗水也潺潺地渗出毛孔,本以为是翻山,可等车子盘上山顶却是一马平川——高原直逼阿拉伯海矗立在岸边,地貌真是惊人地奇特。
山上稀稀拉拉种植的都是卡特。卡特算得上是也门的“国粹”了,它原产于埃塞俄比亚,传入也门大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也门卡特树的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政府每年至少可从中获得50亿里亚尔的税收,成了也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另一大支柱。在也门,无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平民百姓,80%的男人和20%的妇女都有咀嚼卡特的习惯。午休时间是也门人举国上下嚼卡特的时间,他们称之为“卡特聚会”,这是他们社交活动的主要方式,有钱人嚼嫩叶,穷人嚼老枝。到过也门的人都听过描述也门男人生活习惯的顺口溜:“头上白布缠,脚下裙子飘,腰间挎把刀,嘴里鼓个包。”
从亚丁到塔伊兹中间有好几个小镇,都是老城。古老的也门,每一座古城都是名副其实的围城,泥土和着麦秸糊成的墙,砌着细且高的房屋,直端端伸入蓝天。镶着石膏的不规则的白边窗,铭刻有王后头像的墙,还有雕满花纹因时间久远而褪了色的木门。每一座古城都弥足珍贵,各有特色,充满着鲜活的生活气息,都是一座不收门票的民俗博物馆。其中最大的博物馆当然是古都塔伊兹。到每个国家都要拜谒它的古都是我永远不变的习惯。塔伊兹城内至今还有旧王宫。旧王宫建在一座大山顶上,我们从山下开车盘上去差不多45分钟。
塔伊兹也是也门盛产咖啡的地方,就是著名的摩卡咖啡。摩卡咖啡的命名来自于也门南部红海边的一个小海港——穆哈,是谐音所得。约15世纪初,咖啡从也门传到麦加,而后又传到巴格达、开罗和大马士革等地。1539年,有两位西班牙传教士在也门第一次品尝到咖啡,但直到1628年一艘荷兰商船才从穆哈港运走了第一批咖啡豆。今天喝到的也门摩卡,与数百年前欧洲贵族商人们啜饮的基本上没有差异。因为也门咖啡特有的种植和制作方式几乎没变,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成熟后的咖啡豆在咖啡树上自然风干,使其具有了太阳的味道。
DAY5-6
路况:行程550公里,大多是弯道很多的山路,要注意在转弯的时候尽量走弯道的切线,进弯要慢、出弯要快,上坡要快,下坡要慢。可以在Ba Lehaf、Shgara和Ala ain3个加油站加油。到塔伊兹之前还可以在Ibb加油站加满油。
住宿:亚丁的Al Ekhwa酒店,包早餐。在塔伊兹可以住Al yemen酒店,15美元/天,包早餐。
塔伊兹—宰比德—马纳哈—kawkaban古城—萨那(593公里)
没有事先研究路线,但在塔伊兹看了一下也门地图,却发现我们无意中重复了当年人们从亚丁到麦加朝圣的路线。从塔伊兹回转萨那,一路上要经过宰比德、马纳哈等好几个古城,仿佛跟随着朝圣人的脚步,一段段古老的也门故事在我们的车轮上重演。
宰比德古城在7世纪是也门首都,曾经拥有80余座白色的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而且都集中在方圆不足一公里的围城里,依稀可以想象当年的繁荣。如今的宰比德暮色渐浓,日渐衰老,除了伊斯兰大学保留下来以外,这里的古建筑遗址已荡然无存。因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潮湿而炎热,不足两米的窄窄土路上满是泥泞,而且没有路标,让我们怎么也辨不清方向。索性信马由缰,从那重重叠叠的民居间穿行过去。热气蒸腾的下午,看路边院子里的男人们半躺在宰比德特有的高脚木床上,嚼着卡特,任热风在脸上肆虐,打磨着他们本已粗糙的脸庞。
到了山城马纳哈,空气似乎就没有那么闷了,何况还看到了一场久违的歌舞表演。也门古老的萨那歌曲是当地传统文化遗产之一。遗产中心已经收录了近300首歌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遗产名录。舞者、歌者、乐者,一水的男性,每一场舞蹈都离不开刀和枪。跳着跳着就拔出腰刀高举着满场跑,气势倒是有些骇人。
在有近千年历史的kawkaban古城住了一晚。这里的房子都是石头房子,倚悬崖而建,只有一条仅供一两辆车并列出入的小路。城里其他地方则全是土路,车可以在里边乱窜。因为两边的房子大多破败不堪,开着车感觉走进了一片古代的遗址,当然“遗址”里还住着很多的居民。清晨,还在古城简单的旅馆里做着中世纪的梦,一场大雾就悄然浮起。在云雾中有些迷糊着上路,出了古城好久还有些不明所已,直到看到达赫尔谷地的绿色原野,还有那座悄然孑立的卡索尔·哈克尔宫。它是一座高20米的巨大岩石,上面有个6层楼高的建筑,又称“石头宫”。它是最典型的也门建筑,也是也门共和国的标志.当这座孤独的石头宫殿渐渐隐忍于地平线下,我们的也门之旅也看到了终点。
转自: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Item_Blog_926291.html